[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浅谈大学生中长跑业余训练论文

大学名单 2020-02-08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大学名单】

  摘 要:依据大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和条件 ,结合多年来中长跑训练实践,探索大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最佳途径,力求今后提高中长跑训练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中长跑; 业余训练

  中长跑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大学,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同时由于运动员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大运动量的矛盾,及训练中场地器材与训练后的营养、恢复条件的局限,中长跑训练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与矛盾。

  1.根据大学生身体和中长跑业余训练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1.1 大学生的身体特点

  大学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组织以及各种内脏器官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大脑皮层也在逐步完善,并且身体素质的发展多处于敏感期。因此,务必抓紧时机,通过大量有效地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促使其机能协调发展,体能储备不断增强,机能能力全面提高,不断变换训练方法,把训练内容和手段编组成套,并时而重新搭配组合,进行循环练习,练习的花样要多,时间要紧凑,另外融合游戏竞赛于之中,这样很适合学生运动员的神经活动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一般不会感到单调、枯燥,训练效果也好。

  1.2 中长跑业余训练的性质和特点

  大学中长跑业余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并推进本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本质上不同于专业体校的训练。同时,业余训练客观上受着生源、训练时间、训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训练手段上也不可能搬用专业训练的那一套。大学生的中长跑业余训练,应该因地制宜,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只有明确了大学生中长跑训练的性质,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例如学生的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关系;体育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等。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确保业余训练的有效进行。

  大学中长跑业余训练,是学生在以学为主的前提下参加课余训练。如何解决训练时间短,又要快速提高成绩的矛盾,笔者认为,首先应摆正训练与强度的关系。传统的训练以量为主,量大是否能绝对提高成绩?相反一定量的积累也是为提高强度础。从训练角度讲,任何一种训练没有不变的量和强度,其辨证关系在于量大,强度相对减少,提高强度减少量。二者同时提高非但提不高运动成绩,反而导致成绩下降或过度疲惫。我们的训练目的是利用的时间,提高运动成绩。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量和强度的关系,量是手段,强度才是目的。而突出强度,减量,提高密度的训练原则也恰恰适合有一定训练基础、运动成绩不突出而急待提高的运动员。

  2.利用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处理好提高成绩与长远训练计划之间的矛盾,训练应顾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采取体育游戏方法及其它体育项目和部分跑、跳、投项目组成的多项训练为手段,改善机体的有氧能力,在提高最大吸氧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3. 运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中长跑的训练兴趣

  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是提高中长跑业余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我校现有的中长跑运动员:是从全校运动会上选拔出来的一批普通专业学生。要想把这些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培养其良好的训练兴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长跑运动员,就需要长年的艰苦磨炼和积累。我用谈心的办法,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进行感情沟通,然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给学生讲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的坎坷经历和所承受的伤痛以及成功的过程,特别是以王军霞为代表的中长跑名将在世界大赛上出色的表现。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奥运赛场上空时,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内心十分喜悦,不仅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且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使学生树立了吃苦耐劳的决心,激发了中长跑训练的兴趣,这样在以后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会很容易被克服。

  4.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以最佳竞技状态参赛

  中长跑在田径项目中是一项较难训练的项目,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只要抓住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和纲要,制定好全年长、中、短期训练计划,有针对性、阶段性和选择性的运用好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是可行的。笔者几点体会是:制定训练计划一定要符合具体条件和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服从于专项供能特点,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如何把握比赛节奏是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加强对运动员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袁作生.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52.

  [2]李凯夏.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体育高教研究1996(4)一78.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daxuemingdan/13790.html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