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诺贝尔奖中国人屠_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单,未来诺贝尔奖中国得主将爆发

大学名单 2018-04-17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大学名单】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单: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一荣誉应该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昨天在和几个朋友吃饭的时候,大家有谈论到了莫言获奖的事情,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觉得莫言不应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因为在莫言之前,还有一个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那就是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在198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虽然这个老秃驴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中国人,所以说达赖喇嘛才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单,未来诺贝尔奖中国得主将爆发
 未来诺贝尔奖中国得主将爆发:
  2016年诺贝尔奖将于明日起陆续揭晓。与此同时,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汤森路透集团于近日在美国发布了2016年度引文桂冠奖,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值得一提的是,华裔科学家王中林榜上有名。

  继去年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出现4位华裔科学家后,今年的获奖名单中再次有1位华裔科学家上榜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他因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领域提名。

  自2002年以来,汤森路透已成功预测了37位诺贝尔奖得主。截至今年,共有6位华裔科学家摘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今年华裔科学家是否有望斩获诺贝尔奖?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表现如何?《法制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汤森路透科技与知识产权事业部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其表示,中国的科研论文产出近年来不仅已经有量的积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已经获得全世界学术界的公认。

  法晚:汤森路透今年预测,在物理学领域,王中林教授有望摘取诺贝尔奖。您认为最终得奖的几率有多大?为什么?

  岳卫平: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开始于2002年。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长年积累的科研引文数据,汤森路透识别出具有最重大影响、被授予引文桂冠奖的科研人员,并预测他们是否可能在当年或者将来获得诺贝尔奖。截至目前,235个引文桂冠奖得主中有37人成功斩获诺贝尔奖,其中9人当年获得,16人于两年内获得。

  影响具体获奖时间的因素很多, 没有于当年获奖并不代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具备诺贝尔级别的水平, 许多引文桂冠奖得主在几年后荣获诺贝尔奖, 如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中村修二于2002年就被颁发了汤森路透的引文桂冠奖,同样,201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Jean Tirole)也在2007年引文桂冠奖名单之中。

  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决定。在上世纪6、7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由于疟疾的流行,作战双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恶性疟原虫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由于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之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就此启动了。该项目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项目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抑制疟疾的药物。

  在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攻关中,来自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领导的小组最先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率先从植物青蒿中提取了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有效提取物,并将成果展示给了其余的科研小组。随后,山东、云南等地的研究所也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最终,集合举国之力,有着成熟治疗作用的青蒿素被中国人发现并推广到了全世界。在19世纪发明的奎宁及其衍生物面对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青蒿素及相关衍生药物的诞生,给全世界遭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颁奖词称,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这确实是中国人对全世界的巨大贡献。
屠呦呦青蒿素是个啥?屠呦呦的生平简介
 屠呦呦青蒿素是个啥?
  最有效的抗疟药

  今天,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罹患此病,100多万人因此死亡。

  青蒿是一种作为青蒿素来源的中药植物,用于生产最有效的抗疟药物。2007年3月12日,世卫组织在发表专著《青蒿种植与采集指南》的新闻稿中如是说。
 
  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形成,如今40%的世界人口处于罹患对其他药物具有抗药性的风险之中。2001年,世卫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到2007年,在需要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的76个国家中,有69个已采纳世卫组织使用这一疗法的建议。这些治疗药物的提供仍然未达到需求。在全世界估计需要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6亿患者中,只有约8200万人正在通过公共部门的销售系统(占发展中国家抗疟药销售的90%)获得治疗。

  青蒿素结构和全合成的实现,为青蒿素衍生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但其本身由于工艺复杂、成本太高而不能投入生产。世界上青蒿素药物的生产主要依靠中国从野生和栽培的青蒿中提取,但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非常低。专门种植青蒿也占用了大量土地。

  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2005年10月,周维善联合洪孟民、金国章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致信中国科学院,呼吁加强青蒿素衍生物合成及其化学结构优化合成的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青蒿素类药的竞争,唯一的办法是创新技术,通过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障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争取与国际制药企业同台竞争的地位。

  他们呼吁,加强发展中药青蒿、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科学技术研究,使其在资源、化学、新用途和复方抗疟药等方面不断创新以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推进青蒿素类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使青蒿素产品在较短时间里争回我国青蒿素在国际市场应有的地位,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华人上榜 今年王中林获物理学领域引文桂冠奖

  法晚:近年来,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得主中的中国/华裔科学家的表现如何?

  岳卫平:2016年汤森路透发布的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有1位华裔科学家上榜, 他就是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王教授因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因此荣获物理学领域引文桂冠奖。

  2016年发布的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同时出现了四位华裔科学家,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生于香港的美籍科学家邓青云和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钱泽南(Robert Tjian)分别在化学领域和生理或医学领域获得了引文桂冠奖,而出生于上海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Shoucheng Zhang)以及出生于江苏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培东(Peidong Yang)都荣获了物理领域的引文桂冠奖。

  论文高产 质与量不断提升 已获世界学术界公认

  法晚:那么上榜的中国/华裔科学家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呢?

  岳卫平:从领域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物理 (3人)、化学(2人)、生理或医学领域(1人)。

  法晚:我们看到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中,中国/华裔科学家近年来上榜的数量在上升,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岳卫平:近年来,中国的科研论文产出不仅已经有量的积累,质也在不断提升,已经获得全世界学术界的公认。这一点也从汤森路透分析的引文数据中得到了印证。目前我们不但看到中国是学术论文产出的第二大国家,从数据库中排在各学科各年度引文影响力前1%的高被引论文里也可以看到,中国的贡献在逐年增多, 再次彰显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优势领域 中国科学家多领域有强项 有望摘取诺奖

  法晚:我们也看到上榜的均为外籍华裔科学家,而中国籍的科学家却很少上榜。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籍科学家在科研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

  岳卫平:2016年荣获物理领域引文桂冠奖的王中林教授, 与2016年同样在物理领域获奖的张首晟教授和杨培东教授,其实都是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后来才出国深造的。中国籍科学家在有些科研领域也不乏卓越的研究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籍科学家也会跻身于引文桂冠奖之列。

  法晚:我们知道汤森路透去年还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科学家的引文桂冠奖。从数据上看,这些上榜的中国科学家主要集中在哪些科学领域?

  岳卫平:2016年汤森路透基于全球领先的Web of science 科研数据,全面挖掘了2002-2012年时间跨度十年的引文数据,在分析大量高被引论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的基础上,最终甄选出了3215位来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学家,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被引科学家111位, 荣获2014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 获奖人员分布最多的学科是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其次是物理学和数学。

  法晚:您如何预期中国科学家在未来诺贝尔奖上的表现?


  岳卫平:从领域角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是中国的强项,最有可能出现诺奖。但科技的快速演进也不排除我们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daxuemingdan/4920.html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