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成语故事演讲稿三分钟】二年级成语故事精选

典故 2022-10-30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典故】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故事精选1: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成语故事精选2: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们,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们一壶酒。人们多酒少,不够喝。有人们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们先画好了,看别人们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们也画好了,那人们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成语故事精选3:

  【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们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们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们,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们,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们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们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们说话不看对象。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们的威势欺压人们。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们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们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diangu/62119.html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及主要人物】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10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1、《三英战吕布》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发布于:2022-10-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