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消防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政策法规 2016-12-15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政策法规】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一、教学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1、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
  
  1、掌握灭火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
  
  3、4台小灭火器。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03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案例二
  
  2005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www.zhutibanhui.net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的恶性事故。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
  
  (4)外出野炊应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如何报警?
  
  (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教材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方案---交通安全教案
  
  交通安全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认识常用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思
  
  3、学习掌握一般行人交通法规。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交通标志,掌握基本交通法规。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交流
  
  1.小朋友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穿梭不息。为此,我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然而这令人兴奋的背后,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不到的不便、烦恼和危险。能谈一谈你们的切身感受吗?
  
  师生交流
  
  2.是呀,车辆阻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时常发生的现象的确令人担心。在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的今天,交通安全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家都希望自己高高兴兴地出门,安安全全地回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
  
  (板书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二.
  
  (一)观察图片
  
  1.出现的是谁?他站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
  
  2.你们觉得交警叔叔的工作重要吗?
  
  3.你们还在哪儿全文,学习火灾扑救常识全文。
  
  (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
  
  (2)男女生分组朗读火灾扑救常识教材全文。
  
  (五)板书设计:
  
  (一)消防安全常识(略)
  
  (二)火灾扑救常识
  
  (一)火灾报警(二)灭火方法(三)自救与逃生
  
  (1)向周围群众报警(1)隔离法(1)人身着火时自救
  
  (2)向公安消防队报警(2)冷却法(2)楼房火灾时逃生
  
  (119)(3)窒息法(3)山林着火时逃生(4)抑制法
  
  (六)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七、教师赠言:
  
  同学们:火灾无情!
  
  请注意防火!
  
  请注意安全!
  
  请珍惜人生!
  
  八、课后评析。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zhengcefagui/42.html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